1. 纖維囊腫乳癌防治基金會指出,一般而言,乳房纖維囊腫是荷爾蒙分泌改變所引起,並非真正的病理變化。纖維囊腫在二十五歲至五十五歲皆可發生,形成的真正原因還不十分的清楚,但其與卵巢所分泌的女性荷爾蒙有關,一般好發在乳腺的位置。當女性體內的雌激素過多或是黃體素過少,都可能使乳房組織產生大小不一的結節、引起疼痛,這就是乳房纖維囊腫。這些症狀通常在經期來前最為明顯,腫塊可能變大、在兩側乳房或多處發生,並伴隨悶痛、脹痛感。不過,良性囊腫一般來說大多是柔軟、自由移動的;惡性腫瘤則相反,腫塊較硬且無法自由移動。

 

  1. 乳腺炎:顧名思義,是乳腺「發炎」。而發炎的定義,就是:紅、腫、熱、痛,有時伴隨著全身發燒。所以,當乳房有紅、腫、熱、痛其中兩項,或是發燒伴隨這四項的其中一項,就是發生乳腺炎了。乳腺炎的致病菌絕大部份是皮膚上常有的金黃色葡萄球菌,細菌經由腺管的開口或乳頭的小裂傷進入乳腺,造成乳腺的發炎及破壞、積膿,如產後乳腺管阻塞及感染導致的乳腺炎即是常見的情況。治療以抗生素、退繞、止痛及消炎藥物為主,若已化膿,就需切開引流。

 

陳明鎮主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何謂骨質疏鬆症?

    人體的骨骼都是會不斷的新陳代謝,汰舊換新的,骨骼中有負責更新生成的造骨細胞,有負責分解的蝕骨細胞,當蝕骨細胞的分解速度高於生成的造骨細胞,就會產生骨質流失,導致骨質疏鬆。而女性雌激素(又稱荷爾蒙)可以維持骨骼的生成與分解,保持骨骼健康,所以當婦女停經後,雌激素減少,骨質流失的速度就會變快。好發部位有:髖骨,手腕,脊椎等。

陳明鎮主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乳癌治療又同時面臨生育問題,著實考驗著患者與家屬,但取得合適的治療及傳宗接代之間的平衡,在治療前就得與臨床醫師詳細討論。

 

陳明鎮主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乳房自我檢查影片

陳明鎮主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般來說,停經後的婦女,約有兩成會發生骨質疏鬆症,因為雌激素是維持骨骼強健的主要荷爾蒙,停經後婦女因雌激素濃度下降,導致骨質流失,而乳癌的治療又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,所以骨質健康變得更為重要,造成骨質疏鬆因素包括:1.化學治療造成卵巢功能衰弱、2.乳癌治療所做的卵巢切除、3.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(GnRH)相似物抑制卵巢功能、4.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。
 

陳明鎮主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談乳房原位癌(carcinoma in situ)的定義及治療方式-手術
即零期乳癌,為最早期乳癌,癌細胞仍在乳腺管基底層或乳小葉內。一般而言,我們所談的乳癌指的是乳腺癌,而乳腺癌中依細胞的來源又可區分為乳葉癌(LCIS,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)或乳管癌(DCIS,ductal 。carcinoma in situ)。一旦癌細胞穿出基底層,侵犯、浸潤到旁邊的支持組織時,我們就稱為侵犯性(invasive)或浸潤性(infiltrating)乳癌。所以,依病理的定義來看,原位癌與侵犯癌最大的不同在於:原位癌並沒有侵犯到旁邊的支持組織,也就不會有進入血管或淋巴管的機會,所以不會有轉移到腋下淋巴,甚至是遠處的重要器官,如肝,肺,骨等的機會。然而,雖然是原位癌,在病理診斷中,還是可以分為惡性度高或低的原位癌,這些分別與疾病的復發是有關的。

 

一般而言,大部分的乳房原位癌並沒有症狀,現在乳房攝影普及後,九成的乳房原位癌都在病患仍未有症狀前就診斷出來,這是靠著乳房攝影中的異常發現---微小鈣化點。但並非所有的微小鈣化點都是原位癌,必須依其大小,分佈情形而定。
如上述,原位癌不會轉移到遠處的器官,因此也不會造成器官的衰竭而引起死亡,所以,原位癌的治療最重要的目標就是〞預防復發〞,乳葉原位癌(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, LCIS),手術後持續追蹤觀察即可,不須再進一步的手術處理,但是有幾點要特別注意的是:第一:若乳葉原位癌是由粗針切片(core biopsy)發現的,則最好做手術切除整個病灶以確定沒有合併乳管原位癌(ductal carcinoma in situ, DCIS)及侵犯性乳癌的成分;第二,有極少部分的乳葉原位癌為惡性度較高的多型態性乳葉原位癌(pleomorphic LCIS),這種疾病將來發展成侵犯性乳葉癌的機會較高,所以最好最完整的切除病灶。以下討論的部分,都是針對乳管原位癌的部分。

治療方式
乳房手術:
乳管原位癌的手術主要有二種方式。第一為乳房全切除,另一則為乳房保留手術。乳房全切除對乳管原位癌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手術,可以治癒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乳管原位癌。若進行乳房全切除,可以考慮在同次手術做重建。另外,因為目前乳房攝影的普及,使得乳管原位癌的診斷可以提早,對於小範圍的病灶,可以進行乳房保留手術。適合哪種手術方式,應與臨床醫師做詳細討論。

陳明鎮主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感覺氣虛、體重下降,是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常見的情況。因此,癌友經常會問醫生或營養師:「覺得很虛弱,能進補嗎?會不會補到癌細胞?」、「能吃人參、靈芝嗎?」、「朋友探病送的冬蟲夏草、燕窩、雞精可不可以喝?」
患者內心通常很矛盾,一方面想靠吃補調體質、提升免疫力,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吃補會補到癌細胞,反而不利病情。


無論中醫師或營養師都認為,在癌症病人的飲食原則中,「正確的營養觀念」很重要,「進補」倒是其次。「不能吃太好,太營養,會〝養〞到壞細胞」大部分的患者都有這個想法,但如果打算用「飢餓療法」,先餓死的恐怕是正常細胞,身體功能都會停擺。由於手術及放化療過程中會耗費很多體力,所以病人更要多吃東西、攝取足夠的營養,讓身體正常的細胞儘快復原、恢復機能。

陳明鎮主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微脂體小紅莓-衛教影片

陳明鎮主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乳癌治療方式-內分泌療法(Endocrine therapy)
內分泌療法(Endocrine therapy)能防止癌症的復發並消除體內的癌細胞,它的原理是防止癌細胞取得成長中所需要的荷爾蒙。

 


【荷爾蒙與乳癌的關係?】
荷爾蒙由體內器官或細胞製造,例如雌性素,會影響身體的功能。腫瘤是不正常的組織生長,可分癌性(惡性)與非癌性(良性)。某些乳癌腫瘤需要特定的荷爾蒙作用才能生長,這些腫瘤有雌性素或助孕素的接受器,腫瘤的實驗室生體檢查可以使醫師了解這些資訊。有接受器的乳癌腫瘤稱為雌性素或助孕素接受器陽性,表示體內的乳癌細胞需要這些荷爾蒙作用才能繼續生長。

陳明鎮主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乳癌是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在各種內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,細胞失去正常特性而異常增生,以致超過自我修復的限度而發生癌變的疾病。臨床以乳腺腫塊為主要表現。

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,具有高發病率及侵襲性。
 

陳明鎮主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